108則佛偈中的工作智慧

佛陀(中)  

文:達賴喇嘛

 

 

佛佗在印度修行並宣揚教義迄今已兩千五百年。我們佛教徒認為佛佗是一位帶領眾生走向內心終極平靜以及喜樂的偉大精神導師。他的教誨歷久彌新,因為他邀請人們去傾聽、去反省,並將他的教誨與教徒自己的生活作對照與檢視。

 

無論社會階級、生活背景、年紀、或是性別,只要是人都希望生活喜樂,且厭惡苦痛。這是人生最基本的道理。然而,我們都在生活中不斷的遭遇苦難,也不停地在惱人的情感起伏中掙扎。如同所有的宗教一般,佛教處理的雖然是人最根本的問題,但佛教傾向運用人類的智慧去處理這些情緒的問題。不但如此,佛教萬物相依以及不傷害他人的觀點更強調慈悲與非暴力的實踐 - 這是世上一種強而有力的「善」。

 

從一位佛教徒的觀點來看,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源於我們的心。決定行動品質最主要的關鍵在動機。如果我們有一顆良善的心,那麼,無論我們做什麼,結果都會是對大家較有益的。有了正當的動機,我們的行為就會對人有幫助;動機不純良,我們就容易招惹麻煩。這就是為什麼慈悲如此的重要。雖然打從心中學習慈悲這件事如此困難,但它絕對值得我們去嘗試。

 

佛佗教誨最終的目的是要我們服務並教化世人,並將這些教誨應用在生活中。這反映出佛陀的教誨在處理人的問題上是多麼的實際。我不相信你需要成為一個佛教徒才能夠運用並從這些道理中受益。《在工作中成佛》這本書試圖將佛佗的建議與現代職場做結合。我相信讀者能夠在書中得到啓發,也祈求所有得到啟發的人,在將靈感運用於生活中時,能夠獲得成功。

 


 

將佛佗帶入職場

 

這本書適合希望將古老的心靈智慧帶入現代職場的人們。有些時候,這代表着用古老的方法解決現在的問題。有些時候,這代表着用一種嶄新的角度去檢視這些不斷困擾着每個世代的問題。無論如何,我們將佛佗帶入職場,因為他不是一位獨居的隱士,而是一位不斷成長茁壯組織的創辦人和首席執行長。繼續讀下去,你就會明白我在說什麼。

 

大部份領薪水工作的人(除了在家工作者之外),花在他們辦公地點的時間比花在其他地方都來得多。他們看到老闆的時間比看到自己的另一半多。他們花在搞定難相處的同事的時間與精力絕不亞於花在搞定自己小孩的身上。對於多數的我們而言,工作已經變成一種建立個人身份、社會形象、取得成就感、創造生命目標及意義的方式。而職場儼然成為我們經驗佛教認為最根本的人生真理的一個場所,這些真理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可能帶來挫折、萬物相互依存、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變的。(註:這是佛教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為皆苦」的譯文。本書中提及之佛教名詞請見書末名詞解釋)。

 

如此說來,無論每個人的工作階級為何、選擇在哪一種組織內工作 ,所有的工作人事實上都將自己的精神信念或是價值觀帶入工作的場域裡,也期待在職場中發現新的信念以及價值觀 -- 這樣的說法應該一點也不令人驚訝。許多人都將職場視為一個能夠展現個人終極價值(無論你想怎麼定義它)以及個人與他人關係的一個場所。有些人甚至認為,職場是他們最主要的精神、心靈社群。我們同意,也正試著把工作建立在智慧的基石上。這樣的想法帶來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幾千年來,佛教為了千百萬蒼生提供了一個日常生活上的心靈磐石。但是,佛教真的能為所有的佛教徒與非佛教徒帶來任何工作上的幫助嗎?它的確可以,而我們將在這本書中告訴您。這些智慧能夠啓發並教導我們如何活出一個美好的人生-- 一個快樂而且充實的人生。我們將提供您佛佗的教誨、他的一貫精神,以及如何實際地將他們運用在職場中的法門。

 

 

佛佗與佛教

佛佗是人,非神。他將自己比喻為一位醫者,一位以正念為處方,帶我們洞察人性中個人的以及群體的問題的醫者。除了帶我們覺察人生的問題之外,他更帶著我們超越這些問題。自佛陀開悟(佛佗一詞,即為開悟者之意),他創造了一個系統性的想法(佛門的一貫思想),提供我們實際且有助於解決典型職場問題的答案。佛教絕對有用!它給的不是畫在天上我們吃不到的餅,而是當下的解決之道。它不是理論,而是實踐。它不僅僅是一種想法,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與做法。

 

佛陀並非生而為佛陀,他憑藉著努力贏得這個名號。他的大半生就如同我們一般,在掙扎中度過。但是,他發現了解決的關鍵,並努力地將所學教給其他人,而我們則希望繼續以分享的方式普及他的教學。

 

佛佗教誨的核心在他第一次講道中畢露無遺。他提到,太過放縱自己或是畫地自限都是無用的。無論在任何情形下,這些方式都無法帶你走向快樂。他接著說明了四個基本真理(四聖諦):(1)人生充滿了苦(dukkha)。我們之所以受苦,因為我們總是得到我們不想要的;我們想要的卻總是得不到;即使我們得到了,我們不是無法繼續擁有,就是擔心有一天會失去它。(2)一切的苦都根源於我們對事物的慾望與執念(3)慾望可以被終止(因此苦也可以被終止)。(4)終止這一切的方法就是遵循八聖道:正見解、正思想、正語言、正行為、正職業、正精進、正意念、正禪定(請參見名詞解釋)。

 

這八聖道中,有一部份比較容易讓人產生與職場的連結。另一部份可能比較困難。我們會給予協助。

 

 

你(與我們)心中的佛性

這本書奠基于一個根本信念 -- 佛佗並不只是兩千五百年前的一個歷史人物。我們相信,在一種更深刻的意涵上,佛佗每分每秒都存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們心中的這位佛佗,被稱作每一個人的佛心或是佛性。它沈寂在我們的心中,等待著被喚醒。 即便我們不是佛教徒,我們的心都曾被某些事情觸動,而有過覺醒的時刻。那是當我們活在自身之外,與萬物合而為一、徜徉在無盡的生命之流的時刻。這樣的自由(基督徒或許稱之為恩典)我們無法要求,而必須對它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當我們以這種自由的心去思考、去行動時,我們不只是像佛佗一樣,我們自己本身就是佛佗,這不是說我們成了佛教徒,而是說明我們展現了佛心。當然,我們也隨時都有可能回到平日「我」的狀態。但是我們明白了,我們能夠隨時讓自己提升,並保持以這種最根本的自由心來生活。

 

在這本書裡,我們引用了許多現代與古代的佛典來協助讀者感受這種提升。佛佗的「法」(dharma),已經流傳了千百年。因此,佛教被所有願意且希望從中獲得頓悟的人們涵養着它的生命力。一曲詩人的現代俳句與一卷崇高僧人所著的古老經典同樣具有神聖的意義與正統性。每一位獲得啓發的作者都以他們獨特的方式去擴展佛佗的「法」。同樣的,我們也秉持著謙遜的心來闡釋我們所理解的「法」。

 

這本書旨在協助你展現你心中已有的佛性,並讓此佛性引領你每一日的生活。你的佛心是最適合你的導師。我們相信職場上的一切紛擾與挑戰的存在,只為了顯化你心中的佛性。

 

 

本書使用小記

我們的書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第一部,「作一個心存正念的工作者」帶大家探索佛佗所謂個人的智慧。我們會在這兒介紹如何適合個人的生活方式、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員工,以及如何成功。第二部,「培養正念關照的工作關係」著重在職場上與他人的相處,包含與你老闆的關係、同事、工作小組夥伴、難相處的人,以及客戶。第三部,「創造一個正念觀照的工作環境」涵蓋了較為廣泛的組織議題,包括組織政策與規定、人力資源的問題、科技、工作流程,還有組織的問題。

 

倘若你已經有一個確切的困難點,同時也需要一些意見,你可以直接從目錄裡適合的章節找到答案。當然,我們沒有辦法在這本書裡詳列出每一種可能的情況,但是這一百零八種狀況也涵蓋了許多可能發生的情形。你也可以從頭讀完整本書,得到一個比較完整且宏觀的概念後,再把自己的想法與實踐統合起來,讓自己無論在何處都能更寬廣,更包容。

 

我們盡可能地將讀者群設定在最廣大的群眾,從第一線工作者到主管,再從經理層級到資深執行長層級。本書蘊含的智慧適合各企業主,小商行,也適合財星五百大公司。許多的建議不但適用於營利機構,也同樣適合非營利單位。當然,所有的答案適合每一位讀者的程度不同。某一些比較傾向是給經理層級及企業主的建議,另一些則適合第一線服務人員。但是如果你記得每一個人都是屬於全體的一部份,你就能從似乎與你不相關的內容中獲得智慧。

 

我們同時也希望能普及給熟悉與不熟悉佛教經典的讀者們。有些修習佛教的讀者希望能更瞭解精進菩薩道,另一部份的讀者或許對於菩薩道並不清楚。有些讀者希望在工作的每一個層面都能運用佛佗的教誨,另一些讀者或許只需要一些小技巧、小工具來面對工作中的某些環節。對於所有的讀者,我們同樣歡迎。我們並不要求各位成為菩薩。但如果這是您的願望,坊間還有許多更適合的書來帶您走向此道。我們的書著重在應用、實踐,以及如何處理工作的困難及問題。這是一本職場佛學工具書。

 

佛佗並不在這兒回答我們的每一個問題,但是我們盡力嘗試去瞭解佛佗的教誨,並以佛佗可能會回答的角度去思考每一個問題。我們的闡釋,有些屬於大方向的哲理,另一些則較為詳盡、明確與具體。這是因為某些場域的問題較為基本且普遍,所以我們提供的答案也較為基本而且普遍。當我們遇到複雜的問題,我們就相對地提出較為詳盡的解決之道。在這些不同主題的各種問題中,我們囊括了針對不同工作、組織、時間點、志業的解決方法。

 

最後,我們希望您接受佛佗的教誨並不是因為這是佛佗所說的。佛佗最著名的教誨就是讓弟子們為自己着想 -- 去質疑他的話語,將這些話語在個人的生活與理解中作驗證,只留下那些能通過考驗的智慧。如果這些真理通過了佛佗自我的驗證,那麼對我們而言又會具有多少的真實性!去考驗佛佗的教誨,也去挑戰我們的闡釋。每人所行之道,都該是獨一無二的,也只有你才是真切地瞭解,哪些對你是有用的,哪些不適合你。請取您所願,行您所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