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與世界接軌的教育正01    

記得自己是什麼時候第一次接觸或聽聞IB國際文憑課程的,但家裡兩個孩子卻陸續在不同國家、學校和求學階段,一再地與IB國際文憑教育結緣。我也曾經在台師大與Intel合作的「創新思考教育計畫」課程中,以及《親子天下》雜誌專欄中,多次提及這個全球知名的國際學程。

 

 

我的兩個女兒曾分別讀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國際學校兩年,這所國際學校正好是IB認證的授權學校。當時她們都還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接觸的是國際文憑課程中,著重「跨學科」主題探索的PYP小學課程。

小女兒在小學三年級時,轉學到芬蘭當地的公立綜合中小學,當時這所學校是赫爾辛基推動整體國際化的一部分。該校原本每個年級一班,但逐年在不同年級增設一個新的芬、英雙語班,並直接引進IB課程作為教學內容。學校為此經常向學生家長作詳盡說明,每期的校方週報中,也會解說IB的課綱與教學目標。我記得好清楚,當時學校教室走廊上貼滿了IB課程的介紹與主題說明,在芬蘭國家教育的大架構與課綱下,直接注具有入國際潮流的IB課程與精神。

 

 

在當時,小學內不論是雙語班或普通班的中年級學生,都沉浸在IB課程的「六大主題」中,探索著:「我們是誰?我們所處的地區與時代?我們如何與地球共存?」等等看似遠大,卻與人類切身緊密相關的思維。而PYP小學結業時,孩子們還會舉辦自己的研討課題展示說明會。

 

 

當時的芬蘭,如不包括私立赫爾辛基國際學校,這類型IB學程在全國就有十七所公立學校採納。IB學制進入芬蘭公立教育起於一九九○年,迄今已超過二十五年了。這個比例放在台灣,倘若以台灣人口是芬蘭的四倍多來估算,大概是有超過七十所公私立學校開設結合本土與IB國際文憑的學制。

IB國際文憑課程在北歐各國早已行之多年,它為北歐各國的公立學校教育提供了豐富多元的選項,讓國家在不斷邁向國際化之時,人民得以因應持續變遷的全球化趨勢,公民不論在跨國交流,或讓國家在吸引人才回流與引進人才上都享有高度的優勢,而這一切,來自於他們認為應該為不同的孩子提供一個公平、開明、國際化的受教機會,隨之而來,也為不同的孩子提供了更多元的選項。

 

 

300

 

 

居北歐六年後,我們一家回台定居的三年期間,發現國內各界對於IB國際文憑學制的認識可說是微乎其微。當時全台不過四所學校(目前已有七所)實行該制度:美國學校歐洲學校義守國際學校高雄美國學校。但清一色都是私立學校且所費不貲,呈現出國人對「雙語教學」的概念與教育內容的選擇,相形之下的單薄。且國內至今還沒有一所大學可以接受以IB國際文憑的成績作為入學申請。

三年多前,我們全家再度搬遷到了南半球的澳洲。大女兒當時就讀的公立高中設立有IB國際文憑課程,校方建議大女兒直接跳級半年,銜接澳洲高中的十一年級,但倘若她要多選讀IB國際文憑課程,因為開學在即,她必須當下做決定。

 

 

我們雖然接觸過IB,但對於它的高中文憑課程DP並不熟悉,但剛來到新環境,希望能讓孩子在求學過程中多個選項,免得她日後後悔沒選讀。也還好澳洲學校的選讀制度相當有彈性,即使開學時先選擇了IB,但隨時可退讀,只是一旦要持續讀下去,按該校規定,必須要同時修讀雙份高中文憑,也就是澳洲本地的高中文憑與IB國際文憑必須同時進行。

高中文憑DP的課程內容並不輕鬆,再加上必須同時應付澳洲本地高中課程的考核及作業、報告,確實壓力重重。但兩年課程下來,大女兒深深感覺收穫豐富,尤其以哲學為基礎的知識理論課,以及延伸畢業論文的研究撰寫,這兩門必修課她覺得很有心得,也都拿到了最高分!

 

 

大女兒當時也選了「視覺藝術」的攝影課做為專修科目,這讓她發現了自己對攝影的喜愛與天分。她不論是在澳洲學制的評比上,或是IB文憑學制中都有很不錯的成果,還拿了畢業獎項。在研讀雙學位的兩年辛苦過程中,她鑽研了十多本知名的世界文學著作,持續上中文課,並完成一百五十個小時的IB「創造、行動與服務」(CAS)綜合計畫,可以說是紮實、豐富又精彩。

在大女兒念十一年級時,小女兒在讀另一所澳洲公立中學九年級,很巧的是這所公立中學也正好是IB國際文憑的授權學校。因此,她很自然的又再次接觸了IB的中學課程MYP

 

 

不過現在已經是十二年級高三的小女兒,在剛進入十一年級時,並沒有和姊姊一樣同時選讀澳洲本地文憑與IB國際文憑,我們也沒有特別要求她,原因在於她和姊姊的個性不一樣,同時因為她想要多修的兩門澳洲高中專修課程,會和IB課程選項有抵觸,所以我們很鼓勵、支持她去選擇自己想要的學程。

從小學中學到高中,無論是兩個孩子要共同面對新學校,或是妹妹的自身選擇,或是姊姊做的多元課程,都讓我在陪著孩子國內、外求學的過程中,一路上有多次機會認識、了解IB國際文憑的課程內容。我深有感觸的體會到,它所提供的廣闊視野教育精神與多元務實學習內容,不僅能結合各國當地特色的課綱與課程,更能提供「全人」及全球性的宏觀結構,讓各地採用IB國際文憑課程的中小學除了保有本土化內涵之外,還能以各國語言進行教學,並提供孩子及父母多重選項,更讓教育工作者能參考另一種趨近國際潮流教育方式的機會。

 

討論

 

 

一直覺得自己對於IB國際文憑的接觸、了解等等機緣,並不是要學生家長與教育工作者們一窩蜂的非選擇它不可,就像我並未要求或期許小女兒也一定要在高中選讀IB國際文憑,但可將此視為一種重要並可以提供孩子更寬廣選擇與未來發展可能性的機會。

未來當IB國際文憑學制能夠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選項與機會時,一定會對我們的公立學校教育現場注入更趨近國際化、多元化的素質。因為IB的教育宗旨,除了以「終身教育」(Education for Life)為主之外,更強調拓展、體驗與培養國際視野,以及對於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尊重。

 

 

IB國際文憑學制在北歐公立學校早已行之多年,與台灣人口數相當的北歐五國,已有超過五十所大學承認IB國際文憑的成績,而同樣也與台灣人口相當的澳洲,目前也已經擁有一百六十所受國際文憑組織授權的公私立學校,數十間公立大學接受IB的成績申請。當日本也將有計畫要引進IB國際文憑教育內容之際,我想,我們確實應該抓住機會,多認識一個全球普遍認可,並已被高度肯定的學習課程。這樣,必定能會為我們的教育思維與教學多樣化,以及邁向全球化之後的下一代教育需求,帶來更多的思考方向與創意火花!

 

(本文作者為暢銷親子教育作家陳之華)

立體書封

【看日本2018如何廢除聯考制度,邁向全球化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