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_or_too_much-silkbook-600x200 
對於思考可以反向操作,藉由缺乏好的思考力時通常會產生什麼現象來自我檢測。

欠缺好的思考能力的三種現象

1. 常常無法說服別人

好的思考能力配合好的表達能力,就會產生好的「說服力」。所以,當我們常常無法說服別人時,雖然大多會覺得是因為別人理解能力很差的緣故,但問題很可能在於自己的思考能力不足。

大多數人之所以會在這種處境上覺得別人理解能力很差,那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說的很有說服力,別人卻沒有被說服。這種情況會讓我們認為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想法,或甚至是別人太固執。

但明明可以說服自己的想法,為何說服不了別人呢?可能是因為自己太容易被說服,這就是思考嚴謹度不足的問題,太過容易被一個鬆散的論述給說服。這種情況就該好好提升思考的鑑賞力,學習如何評估一個推理的合理程度。

當然,問題也有可能出在自己的表達能力上。實際上我們根本不可能把自己的想法百分之百表達出來,我們之所以覺得自己有說服力,那是因為自己很清楚知道心中的想法,是從全部的想法來評估自己的說服力,但當我們透過語言只講出百分之七十的合理性時,對他人自然無法產生和對自己感覺一樣強的說服力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特別去注意有哪些想法是放在心中沒講出來的,把每一個推理步驟有條理的陳述出來,就可以增進說服力。這時,邏輯論證的訓練就便能派上用場,把一些內心覺得理所當然(不用說出來)的想法,盡量說出來,最好能形成一個大致上算是有效的論證,透過這種方式就能大幅改善表達能力的問題。

2. 自己的想法被否定時,容易形成負面情緒

當我們的想法被別人否定時,思考能力好的人會自然而然以理智面對,尋找別人否定的理由,而不是先有負面情緒。如果對方沒有把反對理由說出來,那應該會感到好奇地問:「為什麼你這麼認為呢?」如果沒有這樣的習慣,表示自己的想法來源很可能是立場優先於理由,缺乏客觀性的思考。當我們以立場優先時,想法容易受情緒干擾,往往會把思考變成支持原有立場的幫傭,而不是客觀分析的利器。

例如,當某個人有著支持某個黨派或是某個政治人物的強烈立場時,無論任何事端,都會從對其有利的角度來解讀,形成一個合理的觀點,而忽略對自己立場不利的任何證據或解讀。在這種(容易運用麥當勞謬誤思考的)心裡狀態下,也容易無視自己的各種輕率推理且不自知。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思考障礙。

所以,一個很好的檢測方式是,當我們看見或聽到自己非常反對的主張時,例如,某人很支持你最討厭的候選人,或是針對某些議題說出你很不以為然的論點,在這種情況下,觀察自己會有什麼反應?

第一、很生氣,不想理會這個人。
第二、很生氣,但會禮貌性地去問他的理由為何?
第三,很生氣,但仍然會好奇他的理由是什麼?
第四,不生氣,也沒興趣。
第五、不生氣,而且會禮貌性地問他的想法。
第六、不生氣,也不一定會去問,但若對這問題有興趣則會去瞭解他的理由。

選項三、五、六都屬於理智上較好的情況,顯示你的思考能力很有可能還算不錯。而選項一大概是最糟的情況,思考能力應該是很有問題,事實上這卻是很多人會有的反應。當然,有很多變數會讓這樣的測試不準,例如你很熟悉那位唱反調的人,知道他相當不講理,只要一遇到不同的立場就反對,那麼即使思考能力很好的人也容易出現選項一的情況。但如果遇見不認識的陌生人也會有選項一的反應,那思考能力有問題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了。選項二可能只代表著你是個很懂得社交的人;而選項四可能顯示你對這個問題其實沒有這麼大的堅持。

2416088740_34f57f3b8b_z  
(flickr:renewleeds)

3. 認為自己沒有思考的盲點


自己不可能知道還未發現的思考盲點,因為一旦發現,它就不再是盲點了,所以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現在沒有思考盲點(過去或許有)。但透過推理與猜測,我們認為自己仍然可能有尚未發現的思考盲點存在。

思考能力強的人,知道盲點很難發現,在尚未到達神一般無所不知的程度之前,永遠都會懷疑自己還有尚未發現的盲點存在,如此一來,對於任何想法,無論感覺有多麼確定,都會抱持「戒慎恐懼」的心理。如果沒有這樣的心理狀態,就表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尚未到達很強的層次,還有待努力。所以,只有思考能力不足的人,才會認為自己的思考沒有問題。

但是,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思考盲點愈多,照理說剩下的盲點就會愈少,自然而然應該對自己的想法有信心。但通常在這個階段的人反而會更加謹慎。因為,如果我們曾經對某個想法很有信心,但後來發現那是錯誤的,這種經驗會讓我們很難再對現有的想法建立十足的信心,因為我們又如何知道現在的想法不會再被未來的我發現是個盲點了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從一個想法的支持理由來評估其可信度,有多少理由,就有多少可信度。

然而,只要我們的思考深入到某種程度,就會發現一切知識都有著不確定的根基,因此很難有什麼理由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對的。但這並不表示,「所有想法都不確定,都可能是錯的,所以它們都是一樣的。」儘管它們都有可能是錯的,但其可能性是不同的。透過各種思考的鑑賞力便可評估諸多想法不同的合理性以及可信度。這也是學習思考的主要功能之一。

是思考,還是想太多(立體書封)  
是思考,還是想太多?
作者:冀劍制

「窗外的風景真好」這是思考嗎?
填選志願、上街購物、交男女朋友有正確答案嗎?
思考究竟是什麼?怎麼想才是好的思考?要如何學習?

每個人都有思考能力,只是好壞大不同。哲學實踐者冀劍制老師提出36堂思考課
教你培養對於思考的鑑賞力,糾舉各式各樣的謬誤、改變單向思考的習性,
認識重要的思考型態。

大直高中校長         李世文、牙醫師\作家       李偉文
蘭陽女中歷史老師   汪栢年、台南一中校長      張添唐
南港高中校長         劉葳蕤、建國高中前校長   陳偉泓
高雄女中校長         黃秀霞、北一女中校長     楊世瑞   --- 思考過後,熱情推薦!

 
=== 全省實體書店、網路書局熱賣中 ===
博客來 http://goo.gl/MJCTjo   、誠品 http://goo.gl/yAgizb
金石堂 http://goo.gl/brOUg8    、讀書花園  http://goo.gl/f6YqeE
讀冊 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60066

arrow
arrow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