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最意想不到的職場導師:尼采

  

  你有戀人嗎?

  

  好不容易遇到許久不見的朋友,彼此先寒暄問候,接著一定會問一個問題:「嗯,你結婚了嗎?」這時如果回答「還沒」,就會再被追問:「那麼,有交往的對象嗎?」表達方式雖然不太一樣,但其實就等於是在問:「你有沒有戀人?」想確認朋友是否安好時,問候「有沒有戀人」絕對是件比什麼都重要的事。即使衣服穿得很有「品味」,即使職位高、賺的錢又多,只要朋友身邊沒有戀人,就感覺好像豆沙包裡沒有「豆沙」一樣,只是外表光鮮亮麗,內在卻有所缺憾。戀人的存在與否很重要,戀人會讓我認知到自己的重要性,可以安撫我疲累且傷痛的心靈。總之,如果沒有戀人,原本已充滿艱險的人生道路,只怕會變得更孤單淒涼。因此我也忍不住想問:「你有戀人嗎?」萬一沒有的話,希望你現在就去找一個。「馬上!」

  

  對職場人來說,職場上也需要一個「戀人」。在辛苦的職場生活裡,我們需要一個能幫忙照亮前方去路、安慰疲累心靈的戀人。如果是我,會把這樣的戀人稱為「導師」(mentor)。以前問朋友:「有戀人嗎?」這句話,以後可以改成問職場人:「你有導師嗎?」就好像身體有病痛就要去醫院一樣,當對職場生活感到苦悶時,就需要找導師。但是如果連能找的良師都沒有呢?這樣就未免太淒慘了,再怎麼痛苦煩心,都只好咬緊牙根。

  

  生活中需要戀人,同樣地職場生涯也需要。「導師」(mentor)一詞,是出自希臘神話中奧德修斯朋友的名字「Mentor」。奧德修斯參加特洛伊戰爭時,將年幼的兒子泰勒馬科斯託付給曼托(Mentor)照顧指導,於是像這樣在危急狀況下需要找人幫忙時,所找的那個人就叫做「曼托」(mentor)。今日曼托(mentor)一詞已經被引申為能指引正確方向、「既明智又值得信賴的指導者或良師」之意。

  

  換個方式再問一次:「你的導師,真的是明智且值得信賴的嗎?」萬一連你所相信且追隨的導師,也昏庸不明事理呢?如果因為這樣,而讓職場生活變得更辛苦,或使未來更加不安的話呢?這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雖然對他說的話深信不疑,但是這位導師如果缺乏真正的人生智慧,聽他的話就好像是找江湖術士看病一樣。因此在我們相信導師「存在」之前,應該要先確認導師的「資格」。

  

  通常我們會習慣將同一個職場裡工作的前輩當成導師,這是件好事。不過若以導師的資格來評論的話,工作上的前輩極有可能也是正在為將來人生煩惱的凡夫俗子。連自己的前途都渾沌不明的情況下,自然沒有立場去為其他人的人生提供意見。前輩也如同多數的職場人一般,不僅身處無止境的競爭與壓力所引起的慢性緊張之中,他對未來的不安與恐懼從沒有停止過,而且說不定前輩也正急迫需要能指引自己的導師。

  

  像這種情況,儘管需要導師的人很多,但實際上能滿足需求的導師卻很難找到。無論多麼急迫需要,身邊就是找不到適當的人。從一開始要找具備資格的導師就成了問題,因此到如今還在四處徘徊,尋找這位導師,就好像一名為了徵求武林高手而行走江湖的浪人般。這個現實問題令我感到著急,因此想要為這許多渴望導師的朋友們推薦一個人。如果是平常急需導師卻又因為各種原因而遇不到優秀導師的人,可以好好注意。

  

  介紹尼采

  

  我要介紹的導師是「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一八四四至一九○○年)。其實他很有名,即使是聽到「哲學」一詞就頭皮發麻的人,也都知道他的名字。大致上對他的評價是正反各半──「反對」(anti)或「狂熱」(mania)。持前者看法的人,對尼采的印象大概是下面這樣。

  

  留著長鬍髭加上矮小的身材,滿嘴嚴厲批判的苛薄言論者;高喊「上帝已死!」的無神論者;被求婚的女人拒絕後一輩子單身、令人缺乏好感的男子;懷疑一切事物、毫不留情推翻既有價值的非道德主義者;手持棒錘,一邊研究哲學一邊自稱為「炸彈」的破壞者;因為精神異常而就醫,最後在精神病院結束這一生的人;提供法西斯哲學理論的危險思想家等等,一般來說有很多負面的形象。

  

  但是追隨他的「群眾」也很多,稱得上是「愛好者」或「狂熱者」的他們極度推崇尼采,對他所提出的哲學相當瘋狂,狂熱的程度讓人不得不將他的跟隨者的研究稱為「當代哲學」。當然,要把尼采稱為當代哲學的創始者──甚至稱為提供基礎的哲學家亦無妨。雖然這是普通常識,不過追隨他的人們都以溫和的視角觀察尼采與他的思想,而且提出正面的詮釋。

  

  他是對二十世紀影響最深遠的哲學家;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哲學家;是以藝術家的爽朗高唱自由精神的啟蒙家;是診斷並治癒有關人與世界之病癥的精神治療師;是持有自己獨特的道德清單,邊唱邊跳地教導要活得健康的教育家;是向對生命感到幻滅的絕望者強調「懂得愛惜自己,肯定自己的健康生活」的哲學醫生等,這些他所呈現的思維轉換,被評價為對當代哲學奠定了基礎。

  

  對尼采的評價之所以兩極化的理由是什麼?或許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在於對他(或他的思想)不理解或是有所誤解。負面評價尼采的一方,大部分是因為不認識或誤解他的真面目而討厭他,就好像不懂音樂的真正價值而覺得古典音樂枯燥乏味一樣,但即使是那樣的人,只要能了解尼采原本的面貌,或許也會加入狂熱愛好者的隊伍也說不定。

  

  尼采,從「地下歌手」到「流行歌手」

  

  義大利小說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曾經形容,經典著作(classic)「雖然有名,但卻是沒人讀過的書」。這段話是要揭發那些聽過有名的書,但實際上卻沒讀過原著的人。雖然事實如此,但是由卡爾維諾的定義來看,尼采的書顯然也是屬於「經典著作」。因為他的著作雖然有名,事實上仔細讀過的人並不多。因此尼采總是、而且依然是「異鄉人」,也是「外星人」。於是他有如珠玉般的文字,便無法在很多人的現實生活裡引起特別的影響或改變。

  

  相反地,還有追隨「尼采」的另一群人,被稱為「狂熱愛好者」的他們不是一般人,而是專家──具體而言就是「平常對哲學有興趣,而且深入研究(或學習)的一群人」。他們崇拜尼采,並仔細研讀他的著作。他們努力試圖從他的書中獲取洞察力與生活智慧。如果將尼采比喻為歌手,應該稱呼他為「地下歌手」比較恰當。雖然知名,但卻是只有少數歌迷圈會去消費聽歌的歌手。對一般大眾來說,就是有聽過他的名字,不是那麼陌生,因此也不會太好奇,結果也沒有欲望覺得應該好好了解他的思想。

  

  現實狀況如此,一部分雖然是讀者閱讀能力粗淺的關係,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追隨尼采的研究者(特別是作者)也有關係。市面上介紹尼采的書特別多,以個別的哲學家來看,介紹書籍比他多的哲學家簡直屈指可數。儘管如此,還是未能成功地將他的思想廣泛介紹給一般人,因為大部分與尼采有關的著作主要都是「為粉絲而寫的書」(當然,最近有針對一般人而寫的趨勢),所以想要吸引粉絲之外的一般大眾目光,還略顯不足。尤其是想引起多數上班族(受薪階級)的興趣,總覺得還是少了點「什麼」。尼采雖有名,對一般人來說依然是「忽遠又忽近的你」。

  

  聰明的讀者或許已經看出來了,這本書不是為了專家,而是為了「一般人」而寫。將「地下歌手」的尼采變身為「流行歌手」,是身為「製作人」的我的目標,也是我執筆寫這本書的動機。我既然不是專家(更非專攻哲學),當然深知一般人從專家哲學書籍中所感受到的艱澀和陌生,就像第一次參加的派對裡沒有任何認識的人一樣尷尬。所以本書努力試圖從一般人──而且是初學者的角度切入,為了那些平時雖然對尼采有興趣,但是卻從「粉絲用讀本」裡感覺不到樂趣的人,因此本書姑且就稱做「一看尼采就上手的說明書」吧。也就是想把門檻降低,寫一本幾乎沒有哲學基礎知識的人稍微用心就能充分理解的書。就算一個人也好,總是要增加關注,才能將尼采打造成「流行歌手」。

  

  還有一點,我想說些實用層面的目標,先聲明這本書的屬性雖是給初學者的入門書籍,但卻不是單純以傳達尼采思想為目標的書。正如維根斯坦所說,哲學的目的「就是給捕蠅瓶中的蒼蠅指示出口」一樣,我也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職場人一個「出口」,對許多人在職場生活中所經驗或感受到的鬱悶及衝突,藉助尼采的智慧,幫助他們尋找新的洞察視野與解決方案。換句話說,就是「尼采給不安的職場人建言」,或是像一開始所提到的,「把尼采當成良師,更有智慧地過著職場生活」。

  

  深入研究尼采的許多專家都說過相同的話。他們說活在早於我們一世紀之久前的尼采,他的思想仍然是「現代的」。也就是說他的視野和觀察至今還是相當適用。更進一步說,我相信對現在的職場人來說,尼采會是一位很好的「課外老師」。對於職場生活中大多數職場人感受到的各種苦悶,尼采將化身為傑出的良師,提供大家「神準的」處方。不用因為所謂「神準的」就小看他(雖然是仰慕他的一群人使用的表達方式)。因為他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許多狂熱粉絲(專家)都因他的哲學深度與高度而為之著迷。我相信尼采的處方能帶給絕望的人希望,給傷心的人安慰,給悲傷的人快樂。希望翻閱本書的讀者一定要站上尼采的肩膀,吸取對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別具的慧眼,此外也希望讀者能對尼采開始產生無限的喜愛與關心。 

 

本文出自《尼采先生之沒禮貌的上班哲學》一書

尼采先生》立體書封.jpg

看更多訊息:

讀書花園:https://goo.gl/UvDZvR

博客來:https://goo.gl/tB9oMG

金石堂:https://goo.gl/MHB2lW

誠品:https://goo.gl/IkY1Mu

讀冊:https://goo.gl/pXRUhB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尼采、職場、職辭、轉職
    全站熱搜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