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金錢遊戲》推薦序--

刷卡前,先想想機會成本

女人的金錢遊戲(中).jpg 

曾有長輩形容我是「大省婆」,收入比一般上班族好,但支出卻相對少;朋友則虧我是「無可救藥的理性主義者」,購物前總要三思,完全失去了生活樂趣。

 

坦白說,對於吃一碗豆花就能帶來一整天愉悅心情的這種小錢,我很捨得花,但是,對於三千元以上的衣服、包包,和任何民生消費品,我都會思考許久。一來,想等促銷打折期下手,就能付出較低的成本,再者,我總會捫心自問:「妳真的需要它嗎?還是只是單純的想要,且是基於炫耀、發洩情緒的想要?」

 

如果是後者,我就會提醒自己,再等個三個月以上吧!因為如果三個月、半年,甚至一年之後,我沒有進行這項消費,但我的生活沒有發生絲毫改變,就顯示我根本不需要這個產品,那麼,不如省下這筆錢,去做其他的運用,或許對人生更有幫助。

 

曾有朋友問我:「為何會把消費的資金門檻訂在三千元,而不是一萬元或五萬元?」我的答案很簡單,「因為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最低的金額,就是三千元。」換句話說,當我要消費時,我忍不住會想:這套衣服打完折三千元,雖然很便宜,可是衣櫥裡已有類似的款式,衝動買下的後果,就是日後掛在衣櫥裡百般懊悔,不如去買一些旗艦型的台股基金,長期佈局還能創造獲利。

 

這就是「機會成本」的概念。所謂「機會成本」,用白話來解釋,就是同樣一筆錢,當你選擇買A,而放棄B時, B就是你的機會成本。用上述情況為例,我買了這套衣服的機會成本,就是我放棄了台股基金將來可能賺錢的利潤。

 

或許讀者會反駁,「問題是,不是每一檔台股基金都能賺錢啊?」沒有錯,所有的投資理財都有風險,即使把錢乖乖放在銀行定存,銀行還是有可能會倒閉。但正由於我們無法完全掌握機會成本,因此,我才會建議大家,無論是消費或投資,在採取行動之前,務必仔細思量,就能少走一點冤枉路。

 

可別以為我從來都沒有高額的消費,其實,只要經過細算之後,讓我覺得「值得」的商品,我就會出手。像是六年前,某大百貨公司周年慶,我買了一件知名品牌的GORETEX外套加刷毛外套,打完六折還要八千多元,不少同事嫌貴,但我認為它耐穿,且對常登山的我來說,真的需要這樣的衣物,於是一大早就去搶買。

 

如今,這兩件外套不僅保持如新,至少還可以再穿四年以上。若以十年為基礎來計算折舊,平均每個月只花費六十六元,遠比登山途中感冒,被迫花錢去看病,甚至影響工作進度還要來的划算。

 

在這本「女人的金錢遊戲」新書裡,有諸多類似「機會成本」而值得女性朋友重視的法則,我讀了之後心有所感,也誠心推薦給大家。如果妳是消費毫無節制的人,一定要讀,才不至於成為「月光族」;假設你的女友或太太,還沒有完整的消費理財觀念,也請你買一本送給她,因為這對促進情感交流、家庭和樂,有莫大的幫助。

盧燕俐(寶島新聲財經博覽會主持人、樂富文化負責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