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的極論
村上隆在藝術現場談「覺悟」及「繼續」
村上 隆:認清現實,藝術創作的路才能走得長久
我想之所以沒有人告訴我們,關於社會階層的事。
是因為沒想到這會與藝術創作有關。
因此,當我對加入 kaikai kiki 的新人說出這番話時,想必一定很驚訝吧!
除非畢業後留在學校教書,馬上便能得到「教育者」的社會地位,脫離社會底層。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縱使像我這樣已經得到國際肯定的人,還是無法改變位於社會最底層的事實。
我當然可以接受這種事實,也以此為傲。
要想在這業界成功,必須接受鍛鍊,不斷修行。這幾年,我幾乎犧牲睡眠時間,全心投入工作,是因為前方有什麼東西等待著我嗎?
老實說,什麼都沒有。
就算拚命忍耐著修行,咬牙苦撐地抵達終點,我還是處於「被世人輕蔑的位置」。
這種事實不只印證在被貼上討厭鬼標籤的村上隆身上,只要你一天從事藝術創作,便無法擺脫這事實。
若是無法理解這件事,就算再怎麼修行,換來的結果還是失望兩字。
所以我才會醜話先說前頭:「你們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處境,而且要有無法擺脫這位置的覺悟才行,若沒有這種共識,就別待在藝術界。」雖然當下沒有人毅然決然請辭,但過了一週後,只剩下一半。
不過,員工離職率比起我之前沒說這番話的時候,明顯下降許多。
就像從沒惹毛過別人,某天因為惹毛別人而嚇到的道理一樣,還是先打預防針,有點心理準備比較好。
我為了讓新人早點明白哪些是不能犯的錯誤,所以刻意發飆,其實發飆的行為非常耗體力。即便如此,還是希望一開始就能徹底貫徹我的基本原則。
不僅是 kaikai kiki ,其他企業與組織也應該會遇到類似情形,究竟隱藏組織中最令人討厭、最痛苦的部分比較好呢?還是開誠布公?
事物的本質與核心絕對無法永遠隱藏住,總有一天會自然傳開。
村上 隆:學會放下身段,當個取悅別人的小丑
我以藝術家的立場,再稍微說明一下。
我覺得自己像個「小丑」,也像邊隻手撐地、邊發出吱吱叫聲,轉啊轉的耍猴戲的猴子。
就算在國際間闖出一番名號,我還是繼續扮演小丑。
藝術家就是將自己化身小丑,做些取悅社會大眾的事。
藝術家無論去到哪裡都是如此。
要是覺得藝術家一旦成功,就能隨心所欲創作,受到周遭人的奉承,無論去到哪裡都會被讚揚:「好厲害!太棒了!」,可就大錯特錯了。
以我為例,不只在日本惹人嫌、挨罵,即便闖出一番名聲之後,談跨國合作時也會受騙,或是被迫接受不合理的要求。
譬如,預定在國外某間美術館舉辦展覽,沒想到臨時告知預算被砍了一半,甚至全額取消。
幸好籌備期間多少考慮到這層風險,只好由我們這邊負擔。有時情況更慘,甚至招來惡評。
一般美術館、博物館都有專門負責策展的人員,當代藝術界多是由館方聘雇專業人士擔任策展人,負責籌備、企劃展覽,也就是類似製作人的角色。問題是,世界級專業策展人為求成功,往往會向創作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只要在這業界待得越久,這種遭遇就會多到令人生厭。
一方面得和這種人周旋,又不能傷了和氣,所以藝術家必須學會放下身段,當個取悅別人的小丑。
村上 隆:「堅持」與「戰略」的重要性
藝術家的人生可不是那麼一帆風順,舉例說明吧。
我有一位跟了我十五年,就像家人般親密的徒弟,名叫「 Mr. 」*的藝術家。
後來 Mr. 也收了徒弟。他是那種滿腦子只有藝術,不問世事的人,他有一位名叫赤松晃年的徒弟也是這種個性。
今年三十多歲的赤松,打從我們初次見面就一直以「成為藝術家」為目標。但印象中,他實在沒有那種能成為專業人士的畫功,但他還是毅然決然辭去工作,借錢專心創作,真的是那種腦筋一直線的人。
後來赤松試著參加聯展,沒想到他的畫作賣得出奇的好。
就連 kaikai kiki 參加在瑞士巴塞爾(Basel)舉辦的世界藝術博覽會時,試著推出赤松的畫作,結果也順利賣掉。無論是聯展還是世界博覽會,雖然赤松的畫作不算高價賣出,但只要有露臉的機會就能賣掉,可見他的作品一定有什麼讓人產生共鳴感的元素。
為什麼 Mr. 和赤松能做出成果,我想是因為「堅持」的關係。
身為師父的我也是如此,姑且不論繪畫才能如何,我也是一直堅持走這條路。
我在一場以 Mr. 的創作為主,名為「 Mr.的Children 」畫展,看到比赤松更有才能之人的畫作,他們的創作也得到比赤松更好的評價,但這些人現在如何呢?全都離開業界。
雖然我不知道他們退出的理由,但我想他們肯定是因為滿足於現狀而停滯不前,或是總算明白就算得到好評,也不見得能改善生活,所以每天都覺得很痛苦吧。雖然我的推測沒得到證實,但不難想像八成就是這樣。
相較那些有才華卻選擇悄然退場的人,不管畫功再怎麼拙劣,只要堅持下去就能找到答案。
藝術界就是這麼一回事,才華並非唯一,自覺與覺悟才是邁向成功的現實條件。
當然我後續還會說明。當代藝術可說是各種藝術領域中,講求「戰略」勝過繪畫才能的一類。
縱使畫功不怎麼樣,還是有可能成功,這就是當代藝術的特色。
Mr. 在接受《美術手帖》雜誌訪談中,曾語帶狂傲地說:「若選擇踏上藝術這條路,必須了解藝術史,擬定如何將創作推銷出去的戰略,也就沒空做其他事了。」我想他之所以說出這番話,應該是腦中深植著我曾叨唸過的種種吧!
雖然在我看來,他提出的觀點還稱不上戰略,但他一路跌跌撞撞,依然堅持創作的精神,終究得到美好結果。總之,藝術界就是這麼一回事。
村上 隆:「縱向社會」裡的人際關係kaikai kiki 的內部體制是像運動會組織般的「縱向社會」關係。
雖然過去是以合議制組織為目標,但基於照著混亂中議論出來的東西進行,極有可能走偏為由,震災之後,制度上便做了大幅度調整。就恢復師徒制以及居上位者應該負起責任、照顧下屬等方針看來,公司與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屬於縱向社會。
雖然赤松也會抱怨 Mr. 的作為,但他還是很尊敬 Mr. ,不敢違背師父的意思。
由此可見,本人要是沒有任何自覺,就算想自由創作,無形中也會承襲師父的風格。
其實這業界和商業界、其他業界無異,著重的是「信賴關係」與「人際關係」。
比起那些伶牙利齒、愛耍小聰明的傢伙,滿腦子只有藝術的人更看重這種關係。
我敢斷言,能否在這業界生存的關鍵絕對不是才能,而是這個人是否有自覺、有覺悟?是否重視人際關係?
關於這一點,端看個人本性。
此外,一直以來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這一點也很重要。
演藝圈和歌壇也是如此,一路付出的辛苦都會呈現在作品上,化為感動別人的力量。
其他像是時運不濟、醜聞等因素,也會帶給作家和作品某些價值,最簡單易懂的例子就是梵谷和畢卡索。
由此可見,與其拚命隱藏自己的弱點或是醜惡的事,不如披露出來化為武器。
這是身為社會最底層的小丑,理應做的事。
編注
*Mr.畢業於東京創形美術學校美術系,涉獵繪畫、雕
塑、表演、錄像等藝術範疇,作品圍繞動漫及御宅族文
化(Otaku Culture)為題材,自90年代起已在世界各
地舉辦個展及聯展。此外他為日本著名藝術家村上隆擔
任助手10年,參與創辦村上隆kaikai kiki工作室,致力
扶植新進日本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