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康(Louis I. Kahn)建築師中的哲學家:

建築是深思熟慮的空間創造

路易斯.康立體書.jpg  

貝聿銘:「雖然路易斯•康的作品不多,但每個都是經典。

台灣第一本介紹路易斯.康的專書

一次含括建築家小傳、哲學思考、作品介紹、實踐方法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天快到了,很多人都會擔心小腹突出,衣「緊」還鄉,要嘛吃減肥藥(千萬不要),或者會減少食量來達成瘦身目標。但為了瘦身有很多種迷思,以下就是最容易增肥的10種方法,請大家千萬得注意吶~ (溫柔叮嚀狀)

女生版健身房  (pic:flickr Madeline Wright)
★10. 不吃早餐
許多研究顯示,不吃早餐的女性裡超重的人比吃早餐的女性更多。經過八個小時沒進食,不要用吃來啟動新陳代謝非常重要。這麼做會損失肌肉,並且讓體脂增加,而且妳保證會用對食物的渴望來決定飲食,而非出於明智的選擇。絕對要避免在一起床就吃一塊能補充水分的新鮮水果。水果中的糖分會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分鐘內刺激妳的胃口,讓妳難以省略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文章標籤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生版健身房

太多人為了減重而挨餓。這絕對不是個好主意。最多不過是短期減少水分、肌肉和脂肪。但是長期而言,這個策略注定失敗。真的:要減肥,妳吃的卡路里必須少於燃燒的卡路里。只要正確飲食,妳應該會覺得精充沛而且飽足,不是飢餓。就算妳成功地餓了很久,這只會讓身體接收到減緩新陳代謝、消耗肌肉的訊號。這終究會讓妳體重增加。

人 們攝取的比身體所需更多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飲食沒有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素。當妳的身體缺乏營養時,它就發出進食的訊號。不管妳吃了多少空洞的卡路里, 妳營養不良的身體仍會不斷地引發飢餓感,挨餓只會讓這種匱乏感加劇。最後饑渴感終究會勝利,然後越演越烈。只要妳不吃營養豐富的餐點,讓身體靠著較少的卡路里就能感到飽足,妳的身體就會不斷渴求更多空洞的熱量,進一步刺激失控的饑渴感。這是種惡性循環。一方面妳覺得自己在挨餓,其實卻在持續攝取太多不需 要的熱量。最後的結果就是妳痛苦萬分,而且沒有任何好處。

聽過夜間進食會讓妳發胖嗎?錯的。妳晚上吃進去的卡路里並不會自動變成脂肪。如果妳每天攝取兩千卡,燃燒兩千卡,妳會維持卡路里平衡。不論這些熱量是在什麼時候攝取。

文章標籤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天做夢的人.jpg

  

各位讀者朋友們,

《在白天做夢的人》夢想顧問計畫的最終名單出爐了,名單如下:

1.晤(新竹市) 
2.
恩(新北市)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ver  

李茂生

 

美國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懲罰大國,現在約有兩百萬人被人身拘禁,五百萬人或多或少受到社區監控。每年花在懲罰的費用,各州的矯治費用高達五百一十七億美元,而聯邦監獄系統則花費了將近六十四億美元。關於這個龐大不受控制的體系,近年來有許多的研究都展開批判,本書亦是其中之一。不過,比起其他非難美國刑事制裁制度的書,本書卻獨具特色,令人驚豔。

本書作者勞勃.弗格森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教授,他除了法律的學位外,另取得了美國文明史的博士學位,所以這本書才會除了法律 (特別是判決)以外,另添增了許多的「文藝」氣息,讓人回味無窮,甚至可以說是一本﹁文學與法律﹂的協奏曲。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向跨界設計師學設計創業學

謝榮雅《破 立》加場 新書講座暨簽書會

來自國際多項金獎的肯定,讓台灣的品牌被世界看見!

書展活動背版560.jpg  

 史上最會得獎的設計師! 

囊括 ReddotIFIDEAG-mark,拿下國際設計逾百座大獎!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白天做夢的人》夢想顧問計畫:十個1小時

夢想顧問計畫.jpg

緣起:

我在大學時期曾經成立「夢想顧問團」,在與許多國高中生會談的過程裡,與他們一起探討如何面對學業與生活。由於每一個人都有個體差異,對互動者來說,一對一會談的效果,比起大型演講更有幫助;而在我踏入職場的過程中,也曾向許多職場前輩請益,藉由前輩的豐富經驗,釐清自己的盲點,找到下一個階段的方向。因此,即便接任基金會執行長後工作日益繁忙,我仍期許自己能在2015年與10位年輕人一對一交流,鼓勵他們「看見自己、看見需要、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活佛老師說

覺知,要趁早。轉念,路就寬。

 

活佛老師說 (小).jpg  

 

線上教育者的經驗分享,佛法實修者的心靈建言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履歷中最重要的是凸顯自己實際的工作經驗與專業能力,
對於企業來說,主觀的個人特質描述,可信度不高且不具參考價值,
所以應該直接省略。


     履歷中除了一般工作經歷的描述,許多人也喜歡寫一段個人特質的自我評估,最常見的比如說,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就算你如此寫在履歷中,也不代表企業會予以採信。原因很簡單,就是一個人的評價,並不是自己說了算,就好比你遇到了一個陌生人,對方跟你說:「我是一個好人」,你應該不會這樣就相信他吧!

文章標籤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對作者史蒂芬.邁哈特(Stefan Merath)完全陌生,更對德國中小企業完全沒有接觸;但正因為如此,我決定走出我的舒適圈,用好奇心、學習心來看這本書。一大疊的書稿皆由德文翻譯, 因此讀起來稍微有點吃力。透過閱讀,才了解這其實是一本記錄企業教練的實境書。雖然德國文化及經濟結構與台灣不同,但中小企業的經營挑戰卻是完全一樣。從 創業至今,我很幸運從未有過需借貸或資金週轉的問題,但相信許多中小企業都有類似的挑戰,這本書在最後的章節有些案例,大家可以用同理心來學習。

  「銷售收入停止增長、零利潤、每週工作九至一百一十個小時、與女友分手、員工流失、客戶滿意度低、沒有徒步旅行或四年沒有休過假、身體狀況糟糕。」
  這些項目是不是非常熟悉? 幾乎是每一個創業人都會碰到的瓶頸。而在德國的文化中,破產仍被認定是一個人的汙點,作者也承擔了許多社會價值的壓力;他認為,「在破產前後的那段時間裡,所學到的東西比他十一年的企業家生涯中還要多。」就是因為他能接受自己失敗的事實、不找藉口,整理並分享自己破產的經驗與教訓,才能重新出發。這也是為什麼我要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因為只有向真正的企業家(有失敗經驗的創業人)學習,才能夠學到如何成為企業家。」

  正如同作者在書末說的:「要掃除整個社會所面對的挑戰,我們需要更多願意追隨挑戰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必須要把新的行為及習性融入真實的生活中,經營企業跟生活是分不開的。因為企業就是一面能反映企業家性格的鏡子;所以,企業家教育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對企業家人格的培育和塑造。」

這在目前台灣企業家養成中是完全陌生的。

文章標籤

BWP25007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